澳洲幸运5分析辅助器

欢迎您, 今天是 -      用户名 密 码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重要通知  重要通知:
首页 - 发展研究中心 - 业界观点

多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发布: 2022-10-24     文章来源:     查看: 1857次


/谢罗群

今年6月, 民政部、教育部、财政部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支持在社区提供养老、托育、家政、物业、健康等服务的机构加快发展,增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

事实上,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物业管理一直是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大户。但是,高校毕业生到物业服务企业工作后整体表现状况如何?遇到了哪些困惑和问题?未来如何通过校企合作让高校毕业生在物业管理行业长期稳定就业?近日,本刊邀请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鲁捷、北京鸿坤瑞邦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坤瑞邦物业)总经理吴国卿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避免闪辞,降低期望落差是关键


《中国物业管理》:作为一家中型企业,近年来,鸿坤瑞邦物业在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的状况是怎样的?

吴国卿:鸿坤瑞邦物业积极落实国家稳就业的政策号召,对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非常重视,每年都会参与校园招聘,也确实引进了一批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但从2022年的整体招聘情况来看,高校毕业生到物业服务企业工作后,流动性比较大,闪辞现象比较突出。

闪辞的原因来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一些应届大学毕业生不太适应物业服务一线工作,了解到物业服务工作的真实状况后就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尤其是到项目一线直面业主处理一些纠纷投诉后更是如此,一些毕业生宁可少拿些工资也要离开服务行业,所以我们一般会把新来的大学毕业生放在总部半年,然后再放到项目一线;另一方面,当前,一些应届大学毕业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时,来到物业服务企业工作只是一个短暂的过渡,之后可能会选择考研、考公或者通过其他的选择离开物业管理行业,或者离开北京,这也会造成人才流动闪辞现象。

《中国物业管理》:鲁教授,从促进高校毕业生稳定就业的角度,您认为应该如何避免这种闪辞现象?

鲁捷: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才有流动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后出现大面积流动或者频繁闪辞则不利于个人的职业发展,也不利于稳就业政策的落地。

刚才,吴总也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我也谈谈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核心原因有两点:一是部分大学生匆忙就业,到企业工作后感到工作现实与预期不一致,选择闪辞;二是一些应届大学毕业生心理不成熟,缺乏社会经验,一旦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或者没有处理好与同事、客户的关系后,也容易情绪化闪辞

实事求是地讲,出现这种现象跟学校教育有一定关系。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讲,一些院校给学生所描述的未来就业的岗位层次其实是过高的,也就是说,给了应届大学毕业生过高的期望值。一些院校甚至把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甚至是未来的企业总经理等等。而当应届大学毕业生带着这样一个过高的期望值来到企业,现实状况与他的思想认识会产生比较大的落差,而应届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历练,抗压能力比较差,一旦在工作上遇到压力可能就会选择闪辞,这也是刚才吴总提到的直接把应届大学毕业生放到项目一线,一些人很快就要离职的原因。

沈阳师范大学目前没有物业管理专业,但设置有社会保障专业和行政管理专业,这两个专业每年大概有6-10人会进入到物业管理行业工作,多数学生基本能够在物业管理行业比较稳定地就业。之前,沈阳师范大学开设有物业管理专业,在当时的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对老师有统一的要求,就是要求教师经常跟学生描述职业发展的过程和经历,要告诉他们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要从最基础的岗位做起,要能够顶住压力,经受磨练,才会更好地成长发展。

我本人在学校开设了住房政策与物业管理这门课程。在这门课程教学过程当中,我会对行业进行实事求是的介绍,并向学生讲解物业管理行业从业人员职业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对行业以及自身未来的发展及定位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认识,然后再带领他们到企业实习,到物业服务一线去参观考察,让他们真切感受物业服务的工作场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不会对物业服务工作有过高的期望值,一旦选择到物业服务企业工作,也会比较稳定地坚持下去。


多措并举,让高校毕业生扎根行业


《中国物业管理》:鸿坤瑞邦物业对于吸引应届大学毕业生在企业稳定就业方面有哪些举措?效果如何?

吴国卿:鸿坤集团近些年一直坚持从重点本科院校招聘人才。为了吸引应届大学毕业生在企业稳定工作,鸿坤瑞邦物业专门推出了管培生计划——“鸿雁班,争取把鸿雁班的每一位学生——“鸿雁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坚韧卓越、独当一面的物业管理人才。

鸿坤瑞邦物业对于鸿雁生有着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及培养规划。鸿雁生培养周期为3-5年,包括实习培养期、轮岗培养期、定向培养期、提升培养期四个阶段。培养过程围绕业务线与职能线的特征采取有针对性地培养规划。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以课堂学习+实践训练+岗位带教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培养,不仅注重理论专业知识学习,同时通过实践模拟促进理论知识的转化,另外在各阶段设置带教导师进行传帮带,保证管培生快速全面成长。一般3年左右,鸿坤瑞邦物业就会把这些鸿雁生培养成为项目经理助理,开始协助项目经理进行项目的全面管理。

同时,根据管培生的发展意愿及职业发展潜力,鸿坤瑞邦物业为管培生设置了两条成长路径:一是职能管理线,成长线路为职能专员见习职能模块经理职能模块经理,该成长路径主要培养具备管理视角及物业管理专业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二是业务管理线,成长线路为业务专员见习项目经理业务项目经理,该成长路径主要培养具备物业管理专业能力及业务管理能力的专业业务领域的人才。鸿坤瑞邦物业对鸿雁生的培养晋升通道不设上限,如果本人优秀会向更高职位层级发展。

从实施效果来看,确实有一部分鸿雁生通过三年的历练,基本都能独当一面,晋升到公司项目经理助理、专业经理、主管等骨干职位,但是还是有不少鸿雁生陆续离职流失。总体来看,这些离职流失的学生身上主要存在的问题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抗挫折能力不足,一些学生遇到挫折或困难的时候,不是想着怎么去克服困难或解决问题,而是认为自己可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选择离职;二是学习能力不足,很多应届大学毕业生到企业后,我们基本都是零开始带教,从做表格、写会议纪要开始教,学习能力强的鸿雁生,基本上半年下来就能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但学习能力弱的可能一年多还是无法胜任本岗位工作;三是上进心不足,譬如,部分应届毕业生在工作中不适应,从而产生通过考研的方式逃避工作、逃避社会的想法,这里面主要还是上进心不足的问题,不愿意去努力奋斗。

针对这些问题,如果仅仅依靠企业来解决,是不够的。作为物业服务企业,也希望高校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譬如抗挫折能力、承压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更强的上进心和进取精神等等。

《中国物业管理》:鲁教授,您是否认同吴总刚才所讲的观点?

鲁捷:应该说基本上是认同的。首先,看到鸿坤物业能够这么用心地去培养带教这些应届大学毕业生,作为大学老师,我也非常欣慰,非常感谢。对于吴总所提到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在企业工作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想讲以下几点:

一是全社会应高度重视青年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的设计。目前,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设计更多放在高等教育阶段,一些高校还开设了相关课程,但现在来看,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的设计应该还要再提前,应从高考前就开始考虑这个问题,报志愿、选高校时更应该结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作为家长、老师,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要有一个正确的引导。事实上,尽早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可以避免大学生后期就业时走弯路。

二是高校和企业的教育培训不仅要重视传授专业知识,而且要重视情商的培养。目前来看,我们的教育特别注重学生智商的培养,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情商的培养。其实,吴总刚才提到的一些应届毕业生出现的抗挫折能力不强、承压能力不足以及无法处理好与客户或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等,都属于情商不高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学校阶段,学生的情商教育培养出现缺失,那么,一旦走向社会就会出现吴总刚才讲的这些问题。所以,从稳就业的角度出发,无论是高校教育还是企业内训,我们既要重视专业知识培训,也要重视学生或员工的情商培养。

三是要引导学生在一个行业或某个岗位上打深井。我本人作为一位教师,也经常从观念上引导学生坚持就是胜利,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打深井,就是告诉学生毕业之后一定要在一个就业岗位上坚持一段时间。因为,当你身边的人都离开了,领导要提拔人的时候,最终的目光只能落在你的身上,所以,只要你能坚持两到三年,你就有了晋升的机会。实际上,我本人的学生里面就有不少这样的案例,我也时常用这些案例去勉励那些应届毕业生,效果还是不错的。我的不少学生毕业后在一个单位坚持三年基本都能成为主管,坚持5年都能成为项目经理。

四是希望物业服务企业能在应届大学毕业生入职后给他们安排一位职业素养高的师傅。从以往的实际经验来看,带教师傅对他们成长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这方面我有着切身的体会。我的一些学生初始就业后遇到了一位不错的师傅带他,后来在企业发展得都不错,逐步成长起来;也有一些学生,跟着自己的师傅频频跳槽,沦为师傅到新单位后的筹码,而且经过短时间、高频次地跳槽,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收入水平都没有实质性增长,数年之后,连跳槽的资本也没有了,只能委曲求全地工作。所以,为了高校毕业生在物业服务企业内部的稳定就业,作为企业,也应该为他们真正找到一位高素质的带教师傅,帮助他们的成长发展。

五是要给高校应届毕业生合理的定位和职业发展方向。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早已经走过了精英教育的阶段,应届大学毕业生早已经不是什么特殊人才或精英人才。大学生应该把自己定位为一位普通的社会劳动者。所以,作为物业服务企业,在引进应届大学毕业生后,要对他们讲明这一点,适合放到一线岗位工作的,还是要尽快让他们到一线适宜的岗位去工作。不仅如此,物业服务企业还要根据他的专业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和个性给他们规划职业发展方向,譬如,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做行政管理?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做客户服务?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做市场拓展?物业服务企业也要结合学生自身条件、岗位需要及时予以明确,尽快让他们走上合适的发展轨道。

以上5点建议,希望能对应届高校毕业生在行业稳定就业有所帮助。


校企合作减少摩擦性失业


《中国物业管理》:能否从企业用人的角度对高校培养物业管理人才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吴国卿:最近,摩擦性失业这个词汇频频出现在网络上。摩擦性失业的本质是劳动者的工作技能与社会需要不匹配。为了避免高校毕业生出现摩擦性失业,我觉得高校和物业服务企业应该携起手来,把有些到企业工作时需要用到的技能在学校阶段就进行培养,使他们掌握实际工作中需要的工作技能。针对这个问题,我主要提两点建议:

首先是建议高校物业管理专业与物业服务企业合作办学,在大三、大四阶段引入物业服务企业到学校为学生授课,为大学生讲解物业管理实操或案例课程,使学生提前了解物业管理具体工作,建立对物业管理行业实操工作的初步认知,同时也可以开设实践课程,让学生到物业服务企业进行参访,实际感受真实的物业服务工作场景。

其次是建议高校提前开设职场的相关课程,譬如职场礼仪、职业规划、职场人际关系等,提前让学生建立职业化认知,减少高校毕业生在参加实际工作时角色转化过程中出现的摩擦或不适,同时减少摩擦性失业现象。

《中国物业管理》:鲁教授,您是否认同吴总的这两项建议?

鲁捷:对于吴总的这两项建议,我非常认同。

2008年以来,国家教育部对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都提出了校企合作办学的要求。沈阳师范大学在这方面也做过尝试,我们曾和企业联合办班,邀请企业的资深项目经理到学校为学生授课,不仅讲授物业管理专业实操课程,而且结合企业实际工作情况讲授职场教育相关课程,效果还是很不错的。这些学生到企业就业以后,明显比其他学生能更快速地融入企业团队,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需要。

另一种值得推荐的方式就是师徒制模式。沈阳师范大学曾经在这方面开展过尝试和探索,我们首先到企业内部找愿意带学生的项目经理,在得到企业同意的前提下,我们会给这些项目经理安排2-3个学生作为他的徒弟。学生在课余时间包括双休日就会到师傅所在的项目去,由项目经理来进行带教。最终,我们寻找到6位这样的项目经理,一共让他们带教了15个学生,这些学生通过到物业项目上接受师傅带教,工作技能和专业水平上都有了比较大的长进。现在,10多年过去了,不少学生跟自己的师傅还保持着联系,对师傅的帮助也充满着感激,有时还会找师傅去沟通或请教专业上的问题。我觉得物业服务企业和高校也可以去尝试采取这种方式,通过提前对准备招录的学生进行深入的引导培养,也可以减少后期可能出现的摩擦性失业现象。


进一步优化高校毕业生培养模式


《中国物业管理》:鲁教授,我们今天谈了很多,实际上高校毕业生进入物业服务企业能否实现高质量就业与高校培养的质量密切相关。结合你的工作实践,能否从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方面对高校毕业生的培养教育工作提几条建议?

鲁捷:我提以下五个方面的建议:

一是优化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方案设计的核心点是课程的设置,学校设置的这些课程应该有鲜明的专业性特征。高校不仅要开设教育部所规定的课程,还要用好选修课平台,利用选修课平台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物业管理专业知识,帮助他们更好适应物业服务实践工作需要。

二是完善优化课程内容。吴总之前对我们的课程内容提出了批评,因为实践中常常感觉学生在校所学与物业服务实践脱节。客观地讲,这一问题确实存在。因为我们行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可谓日新月异,但是教材的更新速度还远远跟不上,有的专业课教材目前用的是2010年之前的版本,一些老师如果只是照本宣科,不在课堂上宣讲最新的物业管理知识,就会出现大学生所学非所用的情况,这是非常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进步以及知识结构的完善的。所以,我本人目前在讲授相关课程时基本会把行业最新的政策法规、现状动态也放进授课内容,避免学校教育与行业发展现状的脱节。

三是重视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引导。教书必须要育人,育人不仅仅是要讲授专业知识,还要讲职业素养、做人的基本修养以及怎么与人相处等等情商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是高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应当去实施的,也是今后应该加强的一个重点。

四是科学合理、准确地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上,不能盲目攀高攀大,说把学生都培养成高级人才,这是不现实的,学校近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企业的基层管理人员或主管类人员。合理设置培养目标,也有利于大学生快速实现高质量稳定就业。

五是通过校企协同加大实践教学比重。物业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如果仅安排学生到企业参加一到两周或数周的实习然后再回校上课,这不利于学生深入了解并适应物业管理具体工作。所以,沈阳师范大学在开设物业管理专业时,教学方案和实际落实都安排学生整学期地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未来希望进一步提高实践课在教学中的比重。这必然需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原载于《中国物业管理》杂志2022年第9期)

关闭
关闭